以改革赋能之力加快大理发展之变:专访中共大理州委书记杨国宗
目录: 有关新闻报道           标签: 高质量发展

《云岭之窗》杂志社:今年上半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5%,增幅均居云南省第4位。下一步,大理州将如何用改革赋能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质双升?

杨国宗:改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我们将坚持以改革激活发展动能,用改革的思路、办法、措施,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以改革赋能之力、创优提质之效推动各项工作在优势领域保持领先、在重点领域突破创新、在落后领域后来居上,集中力量打造特色鲜明、绿色低碳的“445”现代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大理经济以量变积累实现质变飞跃,巩固和增强回升向好态势。

一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壮大“三大经济”,培育集科研创新、种植养殖、精深加工、品牌营销于一体的乳业、核桃、咖啡、中药材产业链和企业群,推出一批地理标识度高的“苍洱名品”,把高原特色农业打造成“芯片”级产业。

二是加快旅游产品业态迭代重构,做实“一带三道十八廊——漫步苍洱”文旅品牌,做强“大理美好生活季”“中国最佳爱情表白地”“在大理爱上生活”新IP,争创国家级文旅消费示范城市,让文旅“长红流量”转化成为大理经济的“最大增量”。

三是加快云南祥云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云南鹤庆产业园区延链补链强链,跟踪服务贝特瑞、鸿新、华晟、中信戴卡等项目尽快释放产能,梯次培养一批“百强”“百亿”工业企业。

四是高水平推进中国(大理)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做好大理国际陆港规划,积极申报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试点城市,打造以大理市城市冷链服务中心、滇西(祥云)区域冷链服务中心、宾川水果冷链基地为支撑的全程冷链物流网络,构建“通道+贸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

《云岭之窗》杂志社:围绕打造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大理州将如何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厚植绿色本底?

杨国宗:良好生态是大理最大的底气和优势。我们将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把守护好洱海“母亲湖”作为最重大的历史使命,抓实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推动洱海保护治理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生态之治”转变,努力把大理建设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基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全国示范样板,让蓝天白云、水清岸绿的景象成为大理美好生活的标配。

一是坚决贯彻“三治一改善”治湖部署,科学治湖、系统治湖、依法治湖、全民治湖协同发力,加快推进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确保洱海水质、水环境、水生态持续稳定向好。

二是攻坚推进以大理市为重点的绿美城市建设,因地制宜建好“口袋公园”“农耕公园”等投入小、见效快的绿美项目。

三是优化完善“双核驱动、协同发展”战略措施,紧紧围绕构建“双核五组团”“一体三城四单元”城镇发展格局,更大力度推动洱海流域人口产业疏解、空间布局拓展,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渠道。

《云岭之窗》杂志社: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大理州将如何进一步深化民生领域改革,增进民生福祉?

杨国宗: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我们将坚持以改革增进民生福祉,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聚焦“强县”做好县域文章、围绕“融合”畅通城乡循环、突出“富民”促进增收致富,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各族群众。

一是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探索推广“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农户”富农增收机制,抓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大力发展农民群众家门口的幸福产业、富民产业、美丽经济,积极推动就业“幸福驿站”建设,推动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收入稳步增长。

二是深化教育卫生体制改革,支持大理大学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交流中心,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一体贯通领办大理现代职业教育,加快滇西区域医疗中心(一期)、州人民医院医疗核心区建设并尽早开诊运营。

三是关心关爱“一老一小”,统筹实施托育服务供给均等化的“城乡融通”工程,着力解决好“入托难、入托贵、入托不放心”三大问题。深入实施“苍洱阳光幸福工程”三年行动,打造农村“一老一小”幸福小院和城市“老幼共托”幸福社区新模式,逐步将人民群众的“需求清单”转化为“满意清单”。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