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美科技工作者”李桂科:让“麻风村”变成“幸福村”
目录: 典型人物相关材料           标签: 优秀共产党员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6个部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2022“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其中,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名誉主任李桂科位列其中。

李桂科,男,1957年4月生,洱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名誉主任、副主任医师。四十一年如一日,他倾尽心力为麻风患者进行治疗,在洱源县开展麻风生理、心理、经济、社会康复工作,不仅治愈了麻风院所有的病人,更是麻风康复者心中的“好医生”。

在开展麻风康复工作期间,李桂科认真教给康复者眼、手、足自我护理办法,提供防护用品,为康复者做垂足矫正手术、足底溃疡清创手术、白内障手术及外眼手术;曾先后主持完成了中国与比利时、中国与英国麻风康复合作项目的现场实施工作;组织实施麻风线索调查项目、“消除麻风运动(LEC)”项目。他制作的《麻风防治知识“科普园地”》,每年都编印宣传资料发放、张贴;编印《基层医生麻风防治手册》,培训乡村医生和乡村干部;到麻风康复者家中开展康复理疗活动,亲手为他们清理溃疡、泡足、剪指甲、擦油,使周围人群消除害怕心理,减少歧视与偏见。

山石屏麻风院于1953年建在洱源县炼铁乡黑惠江畔的山坳之中,这里山高谷深、江宽水急,没有公路、没有架桥、没有通电,几乎与世隔绝。李桂科用14年的时间,修路架桥,在山上挖通连接外界、长3公里的车路,在黑惠江上架起了人行索道桥,为麻风康复者打通了一条融入社会、走向外界的大道。

此外,他还用12年的时间,解决了麻风院用电问题,首先是用一台小型水轮发电机,后来用柴油发电机,通过多方努力,于2004年架通10KV电力线路;用14年的时间,修缮了20世纪50年代建造的土木结构危房,到2010年建成可供旅游度假的新村;用13年的时间,在麻风院办起了小学(1993年起),让21名麻风康复者子女上学读书,后来,考入大学6人、考上研究生1人;助学麻风康复者子女45人,培养了14名大学生。

李桂科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医生,他对麻风康复者还承担起了代儿女尽孝、替父母尽责的分外之责。他作为父母教育小孩,解决子女读书、工作问题;作为子女赡养老人,陪他们聊天,理发、剪指甲、洗衣服,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甚至为他们安排后事等,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李桂科多次带着麻风康复者及家属到城市旅游,考察生态种植、养殖产业。他带领大家养鸡、养猪,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木;为疗养院修路、架桥、通水、通电、通网络,将一个与世隔绝的麻风院变成了黑惠江边一座郁郁葱葱的美丽家园,并更名为“山石屏村”,摘掉了麻风村(院)的帽子;把山石屏村建成中国麻风防治协会、云南省医师协会党建教育基地、大理州卫健系统“医者仁心”道德教育基地、洱源县科学技术协会、洱源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科普教育基地、共青团“青年之家”、洱源县总工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并建成了麻风历史博物馆。

历史上,洱源县是麻风高流行地区,在李桂科及团队的努力下,防治工作与科学研究成效显著。李桂科发表科研论文31篇,荣获州、县科技进步奖13项,先后荣获第四届马海德奖、中国麻风防治突出贡献奖、全国医德楷模、云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2021年,他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4年,大理州委下发《关于在大理州开展向李桂科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提出学习践行李桂科同志对党忠诚、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奉献精神,勤勉务实、敢于担当的实干精神,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自律精神,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的优秀品质。中共洱源县委组织部组建李桂科先进事迹报告团,到大理州、楚雄彝族自治州,以及省级医疗单位、大学,河南省等作巡回报告。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