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真脱贫,砥砺奋进谱新篇——鹤庆县脱贫攻坚工作汇报片
目录: 有关专题片、纪录片、政论片           标签: 精准扶贫方略、扶贫开发、扶贫政策

攻坚克难脱真贫 砥砺奋进谱新篇

——鹤庆县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习近平总书记混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鹤庆,地处云南省西北部,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扶持县之一。全县国土面积2395平方公里,辖7镇2乡,114个村民委员会和3个社区居委会,28.05万白、汉、彝、傈僳等25个民族同胞生活在这里,共有2个贫困乡镇、59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252户31193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

自脱贫攻坚战略实施以来,鹤庆县始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及中央、省州脱贫攻坚部署要求,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聚焦集中连片地区扶贫开发整体提升,把“精准”落实到脱贫攻坚全过程,构建起脱贫攻坚系列政策体系,2014年以来,累计投入扶贫资金40.02亿元,全面抓好责任、政策、工作落实,一针一线补齐短板、一砖一瓦筑牢基础,全力以赴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全县呈现出谋发展、促脱贫、奔小康的良好势头。

识别篇:聚焦“帮扶谁”,精准识别帮扶对象

为摸清全县贫困底数,扣好精准扶贫第一颗“纽扣”,在2016年两次精准识别“回头看”的基础上,2017年5月,根据全省统一部署要求再次对全县6.48万户23.24万农村常住人口进行甄别遍访,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进行反复核查,对非贫困对象进行动态识别,做到贫困户、非贫困户“摸底”全覆盖。严格按照省、州纳入要求及脱贫出列标准,认真分析研判,系统掌握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和贫困人口分布特点,为精准帮扶奠定坚实的基础。全县8252户贫困户中,缺技术致贫3749户、缺资金致贫2120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致贫993户、因残因病致贫754户、缺劳力致贫269户、因学致贫192户、其他原因致贫175户。

帮扶篇:围绕“怎么扶”,精准落实帮扶措施

健全机制强保障

强化党委、政府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主体责任,成立由县委、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指挥长)的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县脱贫攻坚指挥部,选派县人大主任、县政协主席和7名县委常委担任9个乡镇脱贫攻坚第一书记,负责领导、督促、协调、落实脱贫攻坚工作;所有县处级领导挂钩到乡镇到村,372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组成114支工作队,103个部门挂包114个行政村,3795名干部挂钩帮扶8252户贫困户,做到所有行政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全覆盖,实现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同等重视,构建起县级统筹、部门挂钩、干部参与、社会帮扶“四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制定出台《举全县之力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意见》和《鹤庆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1+6”等系列文件、10个行业部门专项方案和40个成员单位行业三年行动方案,先后汇编《鹤庆县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手册》《鹤庆县脱贫攻坚政策干部读本》等资料,为精准帮扶提供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建立县乡村三级脱贫攻坚工作例会制度,定期研究部署工作,推动工作落实。

制定“县处级领导、县级挂包部门、驻村工作队、乡镇、村”5类干部脱贫攻坚管理办法和县管领导干部、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3个召回管理办法,从严管理,压实责任;制定《鹤庆县村组干部脱贫攻坚奖惩办法》《鹤庆县脱贫攻坚考评奖惩办法》,调动各级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作用。2017年,评选表彰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271人、光荣脱贫户18户;近两年,从脱贫攻坚一线选拔乡科级干部71人,召回1名乡镇党委书记,免去1名乡镇人大主席,对2个乡镇的党政班子进行了调整加强,着力营造全县争先进位、合力攻坚的浓厚氛围。

基础设施全覆盖

2016年,我县在素有“六合之水天上来”的严重缺水山区六合乡完成了提水高程达1241米的燕子崖提水工程,彻底解决了六合乡千年饮水之困,敲开了六合群众脱贫致富的“幸福门”。

【同期声:六合乡南坡村村民  绞红素 打开水龙头就可以淘米、洗菜、洗衣服,还装了太阳能,我们都可以用热水洗澡了。】

这是我县夯实基础设施助推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县始终致力于脱贫攻坚区域性基础设施整体提升,先后实施燕子崖提水、羊龙潭集中供水、舍茶寺提水供水、黄坪下片集中供水工程及村村连通道路硬化等一批关系贫困人口整体脱贫的区域性工程,有效解决57个行政村、3.27万户11.71万人及16万余头大牲畜的饮水安全和群众出行问题;实施164个整村推进、“边远难艰”、革命老区等基础设施“补短板”建设项目,实现了县通高速、乡通二级、村村通达、自然村硬化,全县公路建设总里程达3670.33公里,形成快速连接周边县市、布局合理、安全可靠的公路交通网。全面完成小城镇、中心村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所有行政村通宽带通光纤、实现4G信号100%覆盖,农村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产业扶持助增收

坚持“多业并举、多点开花、多元发展”的思路,重点推进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2014年以来,先后研究出台加快蔬菜、水果等11个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着重从蚕桑、蔬菜、水果、中药材种植和奶牛、生猪养殖、藕鱼立体种养殖、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实现产业扶持全覆盖。同时,采取多方合力帮扶带、中央及省州属单位挂钩帮扶及工业带动、信贷拉动、电商助力、旅游助推、生态补偿等方式多点发力,确保“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教育扶贫拔穷根

在全州率先研究出台《鹤庆县教育扶贫实施方案(2017—2020年)》,全面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学帮扶标准,认真做好“控辍保学”和“两后生”教育培训工作,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贫辍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2016年我县以大理州第一、云南省第三的高分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评估认定。(出字幕不需配音)四年来,全县共投入学前教育帮扶资金137.39万元受益贫困户子女1407名、义务教育阶段帮扶资金1733.07万元受益8877名、高中职高阶段帮扶资金1026.47万元受益2112名,高等教育阶段帮扶资金724.3万元受益1268名、办理助学贷款4927.682万元受益7537人次。

同期声:金墩初级中学学生家长 杨锐雄 (甸南白族语) 现在政策真的好,政府把孩子们书费、各种费用都免了,还有很多补助,孩子们读书用钱不多了,负担轻了,再也不用为他们发愁了。】

健康扶贫减负担

认真落实全省健康扶贫30条和《鹤庆县健康扶贫实施方案(2017—2020年)》,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个人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及时结报,提高门诊、住院报销比例及大病医疗报销水平,实行购买补充医疗保险、完善大病医疗救助及政府兜底保障等制度,有效防止因病返贫致贫。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县、乡医疗机构住院分别给予30元、15元/人·天的生活补助,贫困患者医疗费用负担明显减轻。(出字幕不需配音)2017年实施健康扶贫以来,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报销7911人次、报销金额3898.17万元、报销比例达97.69%,门诊就诊261091人次、报销金额586.68万元、报销比例达58.27%,全县补助县内住院生活护理费99.05万元。

【同期声: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患者家属 杨文植 我家媳妇生病来县医院住院,总的医药费合8800多元,全部报销掉了,家里面一分钱也没有用,就把我家媳妇的病医治好了。】

稳固住房保安居

投入1.4亿元完成8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搬迁363户1330人,受益建档立卡贫困户195户777人。积极探索推广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安置的金墩乡“温馨家园”模式。先后制定《鹤庆县2015年度特困户住新房工程实施方案》《鹤庆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住安全稳固房屋工程实施方案》,2014年以来,投入财政资金1.62亿元实施1.37万户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全面消除农村C、D级危房;筹集帮扶资金5800万元,兜底解决1162户农村特困人员住房安全问题;以实施住房质量提升和入住质量保障为抓手,投入资金近9800万元,解决全县31823户裂缝修补、土墙刮白、空架房装修、屋顶检漏、房屋上部构件围护不全、居住条件差等问题,群众住房质量全面提升。

【同期声:六合乡南坡村村民 子亚秀 以前,我们家住的是木垛房,一到雨季就漏雨漏风,无法住人。现在政策好,政府帮我家统建了砖混结构的房子,住进去很暖和,心里很高兴,非常感谢政府的关心。】

稳定就业促增收

以实施“技能扶贫专项行动”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专项行动”为抓手,坚持长短、远近结合,外出转移就业和就近就地就业“两手发力”,分类开展就业扶贫培训,严格落实就业创业政策,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帮助贫困劳动力提升技能素质、实现就业创业、增加经济收入。2014年以来,全县共组织开展各类培训1500多场次44605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676人次;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44373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7689人次。

保障兜底增幸福

推进扶贫政策与新农保、医疗救助、危房改造、家庭困难学生资助等政策无缝对接,加强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残疾人关爱救助保障工作,强化临时救助救济,实行特殊补贴政策,把837名“三无”人员全部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农保参保率达10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由2014年的2700元/年提高到2017年的3252元/年,核准享受低保金对象7752户16645人,实现农村低保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双向衔接、应扶尽扶、应保尽保”,织牢民生网底,确保脱贫路上“一个都不少”。

志智双扶树正气

坚持党建脱贫有机融合,扶贫与扶志、扶智三位一体,让党旗始终飘扬在脱贫攻坚最前沿,传递正能量、倡导新风尚。加速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投入2600多万元深入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及乡风文明提升工程,着力改善村容户貌,倡导健康文明节俭的生活方式。通过“法治扶贫”和“自强、诚信、感恩”教育及“小手拉大手”活动,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普法教育、调解纠纷、违法惩治等活动,着力破解群众法律意识淡薄、不赡养父母等不良现象,持续匡正社会风气,引导激发广大群众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

【同期声:乔仁甸村村民 寸双福  我们乔仁甸村在短短的两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子变漂亮了,生产生活条件好了,进出相当方便,休息娱乐场所也有了,生活在山清水秀的乔仁甸,我们从心里感到很幸福,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我们要更加努力,把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退出篇:紧扣“如何退”,精准把握退出标准

严格对照贫困户退出6条标准,逐村逐户对拟退出贫困户进行评估,做到“四卡上墙一册到户”和“两评议两公示一比对一公告”;严格对照贫困村退出10条标准,按照“摸底核实—贫困村申请—乡镇复核验收—县级审批”的法定程序,对全县5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进行县级考核和复核认定。全县2个贫困乡镇顺利退出、57个贫困村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累计脱贫7291户2835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21%,被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列为全省15个贫困退出县之一。

【同期声:王剑副县长:自脱贫攻坚以来,鹤庆县在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上下功夫,通过4年来的努力,经省州评估核查,我县达到贫困县退出标准,下一步,我们将按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鹤庆。】

巩固篇:着眼“能致富”,精准巩固脱贫成效

为实现贫困人口“退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鹤庆县将以巩固提升工作为中心持续发力,做到领导力量不变、挂包责任不变、帮扶机制不变、到村到户扶持政策不变、监管力度不变,着力抓好后续帮扶计划完善及巩固提升工作落实,确保贫困村、贫困户能稳定脱贫、持续增收。成立由县委、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鹤庆县后续帮扶巩固提升领导小组”,健全巩固提升指挥体系。精心制定《鹤庆县脱贫攻坚后续帮扶和巩固提升工作意见》,认真落实《鹤庆县新一轮农业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鹤庆县脱贫攻坚后续帮扶和巩固提升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建立不低于1亿元的后续帮扶资金池,统筹整合各类专项资金、财政涉农资金,持续推进产业、教育、健康、住房、饮水、交通等精准扶贫项目,确保贫困群众全面脱贫,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致富。

脱贫攻坚酬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经过不懈努力,28万鹤庆人民过上了好日子,住上了好房子,养成了好习惯,形成了好风尚。如今的鹤庆,贫困渐行渐远,美丽幸福的好日子越来越近,全面建成小康鹤庆的伟大梦想正在实现。

附件: